恋上你中文

恋上你中文> > 第二十章 1919年美国波士顿近郊剑桥(第2页)

第二十章 1919年美国波士顿近郊剑桥(第2页)

晚饭过后,孩子们随着管家太太上楼就寝,我们几个便跟着白牧师去了他的书房聊天。书房的墙面是淡雅的蓝灰色,四壁装满了白漆木制的书架。这里虽没有怀德纳图书馆阅览室里那种雍容和气派,却自有一番轻盈的神韵。

进了屋,白牧师让我帮忙把壁炉中的几根粗硕的木柴引燃。噼啪声中,橙红的火苗腾然而起,不一会儿便让暖意环绕每个人的心身。我想起与大维兄的约定,便和白牧师说起两位学长对梵文的兴趣。

“那太好了,”白牧师兴致颇高,声音里也透着欣喜:“我父亲年轻时在印度住过十年,学会了梵文和印地语。后来,他去中国,又学会了中文。可是很遗憾,我只和父亲学会了中文,他这梵文的学问就没了传人。”

白牧师一边说着,一边起身,走向了壁炉边一架通顶的书架。他双手轻轻拂过书架中层藏书每一本的书脊,似乎是在召唤一位久违的友人。

“这些父亲的藏书已经很久没有碰过了,难得今天有了看得懂人。你们中国人是不是说知音?我觉着这个词很有深意与哲理,你要是知音,就会懂得另一种语言,这样才能懂另一个人。”

他一边说着,一边从书架上取下一只黄铜的书匣。这书匣扁长,上面布满了奇异的花草纹饰。白牧师双手捧着书匣,神情庄重,书房也在瞬间沉寂,只留下木柴燃烧时的噼啪声。伊莎白轻柔地拽了拽我的衣袖,我便在她耳边低声描述白牧师手中的书匣。对面,大维兄倒还镇定,可陈先生却是满面虔诚,缓缓地站了起来。

他从白牧师手中接过了黄铜的书匣,用左手托着,右手细致地抚摸着匣盖上的缠丝纹饰。半晌后,他轻轻地打开匣盖,从里面取出了一捆由上下两片木板夹着的暗黄色册页。

“是写在棕榈叶上的?”此时陈先生的话变得有些急促,内里也能听出难以抑制的兴奋。

我小声地把那捆册页的样子讲给伊莎白。她虽是看不见,可似乎也感觉出了此时气氛中的庄严,双眸尽力地凝视着陈先生的方向。

“确实是棕榈叶上书写的,”白牧师精心地解释道,“听父亲说,印度古时的经典,都是写在棕榈叶上的,就如埃及古时的经典写在纸莎草纸上一般。”

“我们中国人把它叫做贝叶经,因为这种高大的棕榈在印度叫做贝多罗,它的叶子,就是贝叶了。当年玄奘从西天取回的经书,应该就是写在贝多罗叶上的,只是这叶子很难保存,隔些年需要重新抄写,现下在中国已是很难见着了。”

陈先生的博学让白牧师很是叹服。他频频点头,嘴角含着微笑,说道:“要是父亲还在,他一定会和你聊个通宵。这捆贝叶经应该就是多次抄写后的副本,不过也有一两百年的历史了。这上面记载着的是圣托马斯去印度传教的往事,原著便应该是圣托马斯在印度南方喀拉拉海岸传教时的信徒所写的他的行传。那是一千八百多年以前,基督诞生后五十年时的事情。”

陈先生双手捧着贝叶经,白牧师在一旁帮着解开了捆住册页的麻绳。陈先生翻开上层的夹板,借着灯光和火焰,庄严地诵读起来。那梵音自他嘴里潺潺流出,把我们五人都带回了两千年前的远方。他念了一阵,便开始用英文翻译给我们听:

“不要畏惧,托马斯。去印度宣扬神谕,吾之赐福将与汝同行。”

这故事从托马斯与犹太商人一同扬帆起航,驶往印度西岸的科钦开始。在那里,他沿着马拉巴尔海岸上下传教,在佩瑞雅儿河沿岸,犹太人聚居的地方建立起教堂。他有几万名信徒,包括印度各个种姓,从最高贵的婆罗门到最卑微的贱民。之后,他又从陆路穿越印度南部,到了东望孟加拉湾的科罗曼德尔海岸,在那里传教。

讲到克罗曼德尔传教之时,经页已翻过半,听众也已全然被圣徒的行传所感染。我身边,伊莎白侧耳倾心聆听,从她美丽的双眸中,我能看出心中的激荡和感动。白牧师一直凝视着跳动的火焰,脸上布满着虔诚与向往。

“我父亲曾经翻译过这部经卷,不过也只翻译到了这里,”白牧师幽幽地说道,“这以后,按照叙利亚教会的记载,圣托马斯在印度被当地的婆罗门和土王处死,成了烈士。倒是不知道这部经书里面是怎样记载的。”

我看着陈先生手中的经书,从厚度上估算,应该尚有二十几页未读。

“在克罗曼德尔,圣托马斯继续传教,使得远近的民众都得到了上帝的福音。他在那里居住了十年,给耶稣基督赢得无比的荣耀。可此时,他却感觉到了一种莫名的惆怅。初时,他不明白这惆怅的来由,直到一个晚上,天使长加百列在梦中向他显圣,告诉他尚有更多的传教工作等待他。”

“醒来之后,他遍访克罗曼德尔的学者、商人和水手,希望了解印度周边其他大国的情形。终于,他得知了在印度的东北方,在巍峨的群山、大河之后,还有一个人口稠密、富产丝绸的国家,那里是日出的地方,叫做震旦,而那里便是他的下一段征程。”

还未等我完全理解这话的深意,便觉着手上一紧,耳边响起伊莎白激动的声音“难道是中国?”

陈先生往后翻着经页,不再作声,书房中只剩下火焰和气流搏击的声音。这不断加大的悬念持续了怕是有十分钟,陈先生也翻过了五六页经页,才又开始为我们翻译。

“圣托马斯得知了他的下一个目的地,便准备启程。虽然很多印度的土王都身着来自那个远方国度的精美丝绸,可前往那里的路途是所有商人以生命保守的秘密。这些商人,即使皈依了耶稣基督,也无法说出那路途,因为他们每个人,只知道前方五百里的路,就不得再而向前。”

“因为寻不着前往震旦的路途,圣托马斯又陷入了惆怅。他把所有能够收集到的,商人们讲的故事放在一起,那路忽而向东,忽而向西,有时登山,有时过海,可最终却是画了一个大大的,重回起点的圆弧。他这样工作了三昼、三夜,在不知不觉中睡去。此时,天使长加百列又出现在了他的睡梦之中。加百列说:‘你由此地向北,沿着大山的西麓而行,那是马其顿的亚历山大曾走过的古径。你穿过兴都库什,将来到一片肥沃的绿洲,在那里,你只需静静等待。远方国度的伟大君王会在梦中看到复活的耶稣基督,他会派遣他的重臣作为使者前来寻找你。

“于是,圣托马斯便按照神的旨意,由科钦上船,先到了印度河河口,接着逆流而上,直到能够看到白雪覆盖的山峰。那里,他路过了许多村寨和部落,看到了至今仍然崇拜狄俄尼索斯的马其顿人后代。他在兴都库什的高原行进,果真看到了大片的肥腴绿洲,又看到了崇拜其他偶像的民族。”

“这其中,有一个名叫卡德菲斯的王子,他统率着当地最为富有的土地。他有数不清的兵卒,铸造如希腊和罗马一般精美的钱币,而所有来自远方的,载着丝绸的驼队都会在此停留。卡德菲斯王子虽然没有皈依耶稣基督,但他说自己的祖先来自西方大海边上的土地,与圣托马斯有着同样的故乡,因此便留他在此等待来自东方的使者。”

“圣托马斯在此等待了三年,却没有等到来自东方的使者。随着时光的流逝,他的焦急和惆怅又重新燃起。他辞绝了卡德菲斯王子的挽留,继续向东前行。他顺着沙漠中的河谷和河谷边的绿洲,走到一片巍峨的城池。这里的人们正用着巨石、金箔和浓艳珍贵的颜料修建供奉偶像的寺庙。这里的人们告诉圣托马斯,一年以前,来自东方震旦,拥有所有丝绸的君王所派遣的使臣来到这里。他们把这里的偶像和经文迎回东方,又留下了数不清的丝绸和黄金来供奉此地的寺庙。”

“听到了这样的结果,圣托马斯的忧愁难以停止。他向耶稣基督祈祷,乞求能够得到主的指引。他祈祷了很多天,很多夜,终于得到了主的神谕。主告诉他,要他返回印度。圣托马斯问主,为何让东方的芸芸众生仍生活在没有福音的黑暗之中。耶稣基督训喻他不必忧愁,福音终将惠及所有天父所创造的人。远方的丝绸国度的皈依将留给未来的主的仆人去完成。”

“有了耶稣基督的神谕,圣托马斯的心变得宽慰。他离开了绿洲和沙漠,重新穿越兴都库什山,最终回到克罗曼德尔的海岸,继续在印度传播福音。”

陈先生念完这一段经文,抬起头来。沉默中,他饱含智慧的双眸似乎能穿透历史和那些高山大川。

最终还是大维兄打破了这沉默:“表兄,你刚才念着的时候,我心里就在想,以这时间推算,这里难道讲的是永平求法之事?”

说到这儿,他又转过脸,向着白牧师和伊莎白解释道:“中国的史书上记载,东汉的第二位皇帝,一次做梦时,梦见一尊来自西方的金人,他浑身金光,在殿中飞行。梦醒之后,皇帝询问大臣,便知道西方有一神名曰‘佛’,皇帝于是便派使臣去西方求法。”

“求法的使臣用白马驮回了经卷,自此佛教才传入中国。我粗粗推算了一下,这经书里所说的故事,竟然和永平求法的时间差不许多。难道原本基督才是汉明帝梦中的金人,这可真是阴错阳差了。”

“上帝的方法总是神秘的。”白牧师感叹道。“或许上帝有意眷顾我们这些他后日的仆人,把在中国传播福音的责任交予我们。我猜,也许我父亲已经看到了这部分记载,所以才会离开印度去到中国。”

“古书上记载的,也不可尽信,”陈先生终于又开了口。“永平求法这事本就可能是后世讹传杜撰而来。《四十二章经序》和《理惑论》里面都有记载,可细细读来,都有错讹纰谬之处。《后汉书》里面记载着永平八年,明帝下诏,谈及自己的弟弟楚王刘英时,便提到了浮屠、沙门这些佛教字眼。如果求法真的是永平七年,这时间就不可解了。

“我近来在图书馆里翻到一些几百年前耶稣会的教士们的通信,倒也是在说这些往事,说来请白牧师给评点评点。”

“耶稣会的教士们原本是为传教而来,可到了中国却发现这里儒学昌盛,绝非蛮夷未开化之地,所以要是想要让中国人皈依,便必须精读中国的经典,用中国人的道理来说服中国人信奉上帝。他们钻研《十三经》,却发现里面的精髓竟是和基督的教义不谋而合。《礼记》上说‘是故夫礼,必本于大一,分而为天地’,这就好比说起初上帝创造天地。”

“他们又发现这类的说法在中国的经典中不仅一脉相承,而且更有演进。西汉末的刘歆与耶稣基督是同时代的人,《汉书》中记载他曾说‘太极元气,函三为一’,这便是三位一体啦。”

“耶稣会的教士们便和欧洲的同僚与学者通信,让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或许中国的先贤古圣竟然也是听到过上帝的教化的。甚至有人猜测,或许中国人便是以色列十二部落中一部的后人。他们接着研究中国的文字,却发现这文字中蕴满玄机,也彷佛是受圣灵指引所创。”

“表兄,你这可越说越玄虚了,伏羲创字,怎么倒还有圣灵的指引了?快给我们说说。”

陈先生并没有马上解释,只是看着白牧师问道:“这要看我们的主人是否介意?”

白牧师似乎也明白了他的意思,只是微微一笑,说道:“您请说吧。我也很好奇。”

陈先生点点头,俯下身子,用自己的手指在我们面前的茶几上一横一竖、一撇一捺地画了起来。

“他在写字吗?”伊莎白在我耳边轻声问道。

“是一个中国字,来去的来。”我答道。

“怎么写呢?教教我好吗?”伊莎白一边说着一边伸出了自己的右手。

她手掌展开,便像是展开了一张写字的白纸。我用左手扶住她的手腕,右手的食指尖当作笔,也在她的手心一横一竖,一撇一点,一撇一点,最后再是一撇一捺地写好了一个“來”字。

写完了,伊莎白会心地一笑,合起了手,似乎是要把那个“來”字藏起来。

“你们看,这是中国人写的‘來’字。这个字再简单不过,每个语言都有它。可在基督教里,这‘來’字,却是意思不一般。白牧师,我说的没有错吧?”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内部游戏  商路风云  重生之极道仙帝  绝世玄神  商斗  官路女人香  官场潜规则:底线  仙武主宰  小职员的逆袭  最强大师兄  极品名医  晚明霸业  终极狂兵  宦海情途  都市风云  重生之万古剑神  情殇  三生三世琉璃殇  心术:红颜仕途  武侠之超神聊天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