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恋上你中文>汉文学史纲要 > 第3章(第1页)

第3章(第1页)

《国风》之词,乃较平易,发抒情性,亦更分明。如:

&ldo;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rdo;(《召南》《野有死麕》)

&ldo;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rdo;(《郑风》《溱洧》)

&ldo;山有枢,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山有栲,隰有杻。子有廷内,弗洒弗扫;子有钟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rdo;(《唐风》《山有枢》)

《诗》之次第,首《国风》,次《雅》,次《颂》。《国风》次第,则始周召二南〔38〕,次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而终以豳。其序列先后,宋人多以为即孔子微旨所寓,〔39〕然古诗流传来久,篇次未必一如其故,今亦无以定之。惟《诗》以平易之《风》始,而渐及典重之《雅》与《颂》;《国风》又以所尊之周室始,次乃旁及于各国,则大致尚可推见而已。

《诗》三百篇,皆出北方,而以黄河为中心。其十五国中,周南召南王桧陈郑在河南,邶鄘卫曹齐魏唐在河北,豳秦则在泾渭之滨,疆域概不越今河南山西陕西山东四省之外。其民原重,故虽直抒胸臆,犹能止乎礼义,忿而不戾,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乐而不y,虽诗歌,亦教训也。然此特后儒之言,实则激楚之言,奔放之词,《风》《雅》中亦常有,而孔子则曰:&ldo;《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rdo;后儒因孔子告颜渊为邦,曰&ldo;放郑声&rdo;。又曰:&ldo;恶郑声之乱雅乐也。&rdo;〔40〕遂亦疑及《郑风》,以为y逸,失其旨矣。自心不净,则外物随之,嵇康〔41〕曰:&ldo;若夫郑声,是音声之至妙,妙音感人,犹美色惑志,耽槃荒酒,易以丧业,自非至人,孰能御之。&rdo;(本集《声无哀乐论》)世之欲捐窈窕之声,盖由于此,其理亦并通于文章。

参考书:

《尚书正义》(唐孔颖达)

《毛诗正义》(同上)

《经义考》(清朱彝尊)卷七十二至七十六卷九十八至一百《支那文学史纲》(日本儿岛献吉郎)第二篇二至四章《诗经研究》(谢无量)

※※※

〔1〕《周礼》又名《周官》,记述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各国制度,战国后期写成。内分《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六篇。《冬官司空》已佚,西汉河间献王(刘德)补以《考工记》。

〔2〕外史《周礼&iddot;春官宗伯》载:&ldo;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掌达书名于四方。若以书使于四方,则书其令。&rdo;

三皇五帝之书,即&ldo;三坟五典&rdo;。西汉孔安国《尚书序》载:&ldo;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rdo;

〔3〕《尧典》《尚书》第一篇,也称&ldo;帝典&rdo;。主要记载尧舜禅让事迹等。《尚书》,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追述古代史事的著作的汇编。

〔4〕纬书汉代人混合神学迷信思想附会儒家经义的书。《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七经的纬书,统称&ldo;七纬&rdo;。《璇玑钤》即《尚书纬》的一种。明胡应麟《四部正》:&ldo;纬之名,所以配经。&rdo;原书已失传,明孙穀《古微书》、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有辑录。帝魁,南宋罗泌《路史后纪&iddot;黄帝纪》:&ldo;帝魁氏,大鸿氏之曾孙也。&rdo;传说大鸿氏系黄帝之子。《中候》,即《尚书中候》十八篇,也是《尚书》的一种纬书。

〔5〕《虞夏书》指《虞书》和《夏书》。《虞书》记载传说中唐尧、虞舜、夏禹等事迹,《夏书》记载夏代史事。《商书》记载商代史事,《周书》记载周代史事。

〔6〕关于孔子作《书》序,据《汉书&iddot;艺文志》:&ldo;故《书》之所起远矣,至孔子纂焉。上断于尧,下迄于秦,凡百篇,而为之序,言其作意。&rdo;

〔7〕伏生名胜。西汉济南(郡治今山东章丘)人。《史记&iddot;儒林列传》:&ldo;故为秦博士。孝文帝时,欲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乃闻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时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于是乃诏太常使掌故朝错往受之。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rdo;

下文&ldo;景帝&rdo;应作&ldo;文帝&rdo;。

〔8〕关于汉人以《书》二十八篇拟二十八宿,据《史记&iddot;儒林列传》唐司马贞《索隐》:&ldo;孔臧与安国书云:&lso;旧《书》潜于壁室,歘尔复出,古训复申。唯闻《尚书》二十八篇取象二十八宿,何图乃有百篇&rso;。&rdo;

〔9〕典、谟、训、诰、誓、命《尚书》中的六种文体。典,记述帝王言行,以作后代常法,如《尧典》。谟,记述君臣谋议国事,如《皋陶谟》。训,记述训导言词,如《伊训》。诰,施政文告,如《汤诰》。誓,临战勉励将士的誓词,如《牧誓》。命,帝王的诏令,如《顾命》。

〔10〕《禹贡》《尚书&iddot;夏书》的一篇。内容记述夏禹王划定冀、兖、青、徐等九州,并记载各州山川、土壤、物产和贡赋等级。近人认为,反映如此广大地区自然现象和贡赋问题的记叙文,只有至战国时始可能出现。

〔11〕卫宏字敬仲,东汉东海(郡治今山东郯城)人。光武帝时任议郎,治《毛诗》及《古文尚书》。卫宏语见《汉书&iddot;儒林传》颜师古注。&ldo;晋&rdo;应作&ldo;东汉&rdo;。

〔12〕扬雄参看本卷第25页注〔12〕。撰有《法言》、《方言》等书和《甘泉》、《长杨》等赋。《法言》,十三卷,模仿《论语》写成的著作。&ldo;昔之说《书》者序以百&rdo;,据唐孔颖达《尚书正义》:&ldo;按郑(玄)序《虞夏书》二十篇,《商书》四十篇,《周书》四十篇。&rdo;

〔13〕鲁共王即刘余,西汉景帝子。《隋书&iddot;经籍志》载:&ldo;鲁共王坏孔子旧宅,得其末孙惠所藏之书,字皆古文。&rdo;

〔14〕孔安国孔丘十二世孙,汉武帝时曾任谏大夫、临淮太守。

《隋书&iddot;经籍志》载:孔丘旧宅所藏之书&ldo;字皆古文,孔安国以今文校之,……又济南伏生所诵,有五篇相合。安国并依古文,开其篇第,以隶古字写之,合成五十八篇&rdo;。这里所说&ldo;五篇相合&rdo;,据《孔传序》云:

伏生以&ldo;《舜典》合于《尧典》,《益稷》合于《皋陶谟》,《盘庚》三篇合为一,《康王之诰》合于《顾命》&rdo;;&ldo;合成五十八篇&rdo;,从伏生口授的二十八篇分出&ldo;相合&rdo;的五篇,计三十三篇,再加孔安国校的二十五篇,共五十八篇。

〔15〕巫盅事指巫盅之祸。武帝晚年多病,疑有人以巫盅之术谋害他。宠臣江充遂诬陷太子以盅术说篡位。征和二年,太子被逼出奔,最后自杀。为追查巫盅事死者达数万人。巫盅,当时迷信认为将木偶埋于地下,用巫术诅咒,可以害人。

〔16〕张霸西汉东莱(郡治今山东掖县)人。汉成帝时伪造古文《尚书》。东汉王充《论衡&iddot;正说篇》:&ldo;至孝成皇帝时,征为古文《尚书》学。东海张霸案百篇之序,空造百两之篇,献之成帝。帝出秘百篇以校之,皆不相应,于是下霸于吏。吏白霸罪当至死,成帝高其才而不诛,亦惜其文而不灭。&rdo;张霸所造,世称《百两篇》。《汉书&iddot;儒林传》:&ldo;世所传《百两篇》者,出东莱张霸,分析合二十九篇以为数十,又采《左氏传》、《书叙》为作首尾,凡百二篇。&rdo;

〔17〕梅赜有作梅颐或枚赜,字仲真,东晋汝南(今湖北武昌)人,曾任豫章内史。东晋元帝时,奏献孔传《古文尚书》。

〔18〕孔颖达(574‐648)字冲远,唐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

由隋入唐,官至国子祭酒,奉太宗命主编《五经正义》。

〔19〕吴棫(约1100‐1154)字才老,南宋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官泉州通判,撰有《韵补》等。他对《古文尚书》的怀疑,见所撰《书稗传》。该书已佚,清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卷八称:&ldo;疑古文自吴才老始。&rdo;南宋朱熹、明梅鷟均曾引述吴棫之说。

〔20〕朱熹参看本卷第88页注〔15〕。他撰有《四书章句集注》、《诗集传》和《朱子语类》等。他对孔传《古文尚书》的怀疑,见《朱子语类》卷七十八。

〔21〕梅鷟字敬斋,明旌德(今属安徽)人,武宗正德年间进士。撰有《尚书考异》、《尚书谱》。

〔22〕黄帝乐词即《咸池》。《汉书&iddot;礼乐志》:&ldo;昔黄帝作《咸池》。&rdo;

〔23〕《家语》《孔子家语》的简称,《汉书&iddot;艺文志》著录二十七卷。今本十卷,宋以来即认为系魏时王肃收集和伪造。《南风》,《礼记&iddot;乐记》:&ldo;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rdo;《南风》歌见《尸子》和《家语》。

〔24〕《尚书大传》旧题西汉伏生撰。清陈寿祺有辑本。其中说:&ldo;舜为宾客,而禹为主人。……于时卿云聚,俊乂集,百工相和而歌《庆云》&rdo;。按&ldo;卿云&rdo;亦作&ldo;庆云&rdo;。

〔25〕《盘铭》见《礼记&iddot;大学》。朱熹注:&ldo;盘,沐浴之盘也。

铭,名其器以自警之辞也。&rdo;

〔26〕司马迁(约前145‐约前86)参看本书第十篇。引文见《史记&iddot;孔子世家》。

〔27〕关于孔丘删诗,孔颖达怀疑《史记》之言,见《诗谱序》疏:

&ldo;如《史记》之言,则孔子之前,诗篇多矣。案书传所引之诗,见在者多,亡逸者少,则孔子所录,不容十分去九。马迁言古诗三千余篇,未可信也。&rdo;郑樵(1103‐1162),字渔仲,南宋莆田(今属福建)人,官至枢密院编修,撰《通志》二百卷。他在所撰《六经奥论&iddot;删诗辨》中说:&ldo;夫《诗》上自《商颂》祀成汤,下至《株林》刺陈灵公,上下千余年,而诗才三百五篇,有更十君而取一篇者。皆商周人所作。夫子并得之于鲁太师,编而录之,非有意于删也。&rdo;下文所引朱熹对孔丘删诗问题的话,见《朱子语类》卷二十三。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走偏门  国运求生:我,蟒蛇,傻眼了吧?  难顾  戏精皇后的职业操守  相了又相了又相  予你情深终老  从女尊回来以后  鲁迅与周作人  像星星一样的你  天降萌妻:男神宠不停  她美得太撩人[快穿]  重生之偏宠你一人  (网王同人)青春自助  非典型校霸  我夫君他权倾朝  家有正太  绝代天下大小姐  九品捕快:深得朕心  馨有所许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