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恋上你中文>汉文学史纲要 > 第5章(第1页)

第5章(第1页)

察周季之思潮,略有四派。一邹鲁派,皆诵法先王,标榜仁义,以备世之急,儒有孔孟,墨有墨翟。二陈宋派,老子生于苦县,本陈地也,言清净之治,迨庄周生于宋,则且以&ldo;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rdo;,自无为而入于虚无。三曰郑卫派,郑有邓析申不害,卫有公孙鞅,赵有慎到公孙龙,韩有韩非,〔17〕皆言名法。四曰燕齐派,则多作空疏迂怪之谈,齐之驺衍,驺奭,田骈,接子〔18〕等,皆其卓者,亦秦汉方士所从出也。

参考书:

《老子》(晋王弼注)

《庄子》(晋郭象注)

《史记》(《孔子世家》,孟、老、庄列传等)

《汉书》(《艺文志》)

《子略》(宋高似孙)

《支那文学史纲》(日本儿岛献吉郎)第二篇第六章《中国大文学史》(谢无量)卷二第七章《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上卷

※※※

〔1〕&ldo;王者之迹熄而诗亡&rdo;语见《孟子&iddot;离娄(下)》。南宋朱熹注:&ldo;王者之迹熄,谓平王东迁,而政教号令不及于天下也。&rdo;

〔2〕&ldo;显学&rdo;《韩非子&iddot;显学》:&ldo;世之显学,儒墨也。&rdo;鲁迅在这里添上道家。

〔3〕《伊尹》《汉书&iddot;艺文志》著录五十一篇,原注:&ldo;汤相&rdo;。《太公》,《汉书&iddot;艺文志》著录二三七篇,原注:&ldo;吕望为周师尚父,本有道者。或有近世又以为太公术者所增加也。&rdo;《辛甲》,《汉书&iddot;艺文志》著录二十九篇,原注:&ldo;纣臣&rdo;。

〔4〕《鬻子》《汉书&iddot;艺文志》著录二十二篇,原注:&ldo;名熊,为周师。&rdo;今存一卷,十四篇。《筦子》,《汉书&iddot;艺文志》著录八十六篇,原注:&ldo;名夷吾,相齐桓公。&rdo;按《筦子》即《管子》,今存七十六篇。

〔5〕老子春秋时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者,曾任周守藏室之史。《史记&iddot;老子韩非列传》载:&ldo;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lso;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rso;。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rdo;《隋书&iddot;经籍志》著录《老子道德经》二卷。

〔6〕关令尹喜《汉书&iddot;艺文志》著录《关尹子》九篇,原注:

&ldo;名喜,为关吏。老子过关,喜去吏而从之。&rdo;

〔7〕班固参看本卷第11页注〔6〕。他所撰除《汉书》外,尚有《白虎通义》及《两都赋》等。这里的引文见《汉书&iddot;艺文志》。

〔8〕祖述尧舜语见《礼记&iddot;中庸》:&ldo;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rdo;朱熹注:&ldo;祖述者,远宗其道。&rdo;

〔9〕&ldo;定《诗》《书》&rdo;等句,其中的《诗》、《书》,参看本书第二篇。《礼》,即《仪礼》,春秋战国时期部分礼制的汇编。《乐》,即《乐经》,已亡佚。《易》,即《周易》。《春秋》,鲁国史书,上起隐公元年(前722),下止哀公十四年(前481)。相传孔丘曾对这些书作过整理,参看《史记&iddot;孔子世家》。

〔10〕墨子参看本卷第306页注〔2〕。他提出兼爱尚同,《兼爱》篇云:&ldo;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rdo;《尚同》篇云:&ldo;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一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rdo;,主张选择贤者为天子诸臣,&ldo;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rdo;,&ldo;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rdo;。下文所说&ldo;有书七十一篇&rdo;,《汉书&iddot;艺文志》著录《墨子》七十一篇,现存五十三篇,共十五卷。

〔11〕杨朱参看本卷第306页注〔1〕。《孟子&iddot;滕文公(下)》曾云:&ldo;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rdo;可见当时二家学说盛行情况。

〔12〕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史记&iddot;孟子荀卿列传》说他&ldo;受业子思之门人&rdo;。他是儒家学说的重要代表人物,主张&ldo;法先王&rdo;、&ldo;行仁政&rdo;。他排斥杨墨,曾说:

&ldo;杨子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rdo;

(《孟子&iddot;滕文公(下)》)子思(前483‐前402),姓孔名伋,春秋时鲁国人。孔丘之孙,相传他受业于曾参,作《中庸》。

〔13〕宋吴氏即吴子良。字明辅,号荆溪,南宋临海(今属浙江)人,理宗宝庆年间进士。所撰《林下偶谈》,四卷。该书卷四论《孟子》:&ldo;其文法极可观,如齐人乞墦一段尤妙,唐人杂说之类,盖仿于此。&rdo;墦间乞食一段引文见《孟子&iddot;离娄(下)》。

〔14〕《列子》列子即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汉书&iddot;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原注:&ldo;先庄子,庄子称之。&rdo;书已亡佚,现存《列子》系后人伪托。《鶡冠子》,《汉书&iddot;艺文志》著录《鶡冠子》一篇,原注:&ldo;楚人,居深山,以鶡为冠。&rdo;姓名不详。书已亡佚,现存三卷十九篇系伪托。

〔15〕庄子(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人。道家学派代表人,曾为蒙漆园吏。《史记&iddot;老子韩非列传》载:&ldo;其学无所不闚,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rdo;又云所撰&ldo;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rdo;

《汉书&iddot;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今传《庄子》三十三篇,《内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此七篇一般认为系庄周所撰;《外篇》有《骈拇》、《马蹄》等十五篇,《杂篇》有《庚桑楚》、《徐无鬼》等十一篇,此二十六篇一般认为系庄子后学所撰。

〔16〕关于《天下》篇的作者,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第九篇第一章说:&ldo;《天下》篇是一篇绝妙的后序,却决不是庄子自作的。&rdo;

〔17〕邓析(前545‐前501)春秋时郑国大夫。曾编刑书《竹刑》,已佚。《汉书&iddot;艺文志》著录《邓析》二篇,亦佚。今存《邓析子》一卷,系伪书。申不害(约前385‐前337),战国时郑国人,曾任韩昭侯相。《汉书&iddot;艺文志》著录《申子》六篇,现仅存《大体》一篇。公孙鞅(约前390‐前338),即商鞅,战国时卫国人。秦孝公时,任左庶长、大良造,两次进行变法。《汉书&iddot;艺文志》著录《商君》二十九篇,今存二十四篇;又有《公孙鞅》二十七篇,已佚。慎到(约前395‐约前315),战国时赵国人,曾在齐国讲学。《汉书&iddot;艺文志》著录《慎子》四十二篇,今存五篇。公孙龙(约前320‐前250),战国时赵国人,曾为平原君门客。《汉书&iddot;艺文志》著录《公孙龙子》十四篇,今存六篇。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时韩国人,受业于荀况。《汉书&iddot;艺文志》著录《韩子》五十五篇。

〔18〕驺衍(约前305‐前240)号谈天衍,战国时齐国人,曾任燕昭王之师。《汉书&iddot;艺文志》著录《邹子》四十九篇,又《邹子终始》五十六篇。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有《邹子》一卷。驺奭,号雕龙奭,战国时齐国人。《汉书&iddot;艺文志》著录《邹奭子》十二篇,已佚。田骈,又名陈骈子,号天口骈,战国时齐国人。《汉书&iddot;艺文志》著录《田子》二十五篇,已佚。接子,又名捷子。《汉书&iddot;艺文志》著录《捷子》二篇,已佚。《汉书&iddot;艺文志》将驺衍、驺奭归入阴阳家,田骈、接子归入道家。

第四篇屈原及宋玉

第四篇屈原及宋玉

战国之世,言道术既有庄周之蔑诗礼,贵虚无,尤以文辞,陵轹诸子。在韵言则有屈原起于楚,被谗放逐,乃作《离骚》。〔1〕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后人惊其文采,相率仿效,以原楚产,故称&ldo;楚辞&rdo;〔2〕。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故后儒之服膺诗教者,或訾而绌之,然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屈原,名平,楚同姓也,事怀王为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王令原糙宪令,上官大夫〔3〕欲夺其稿,不得,谗之于王,王怒而疏屈原。原彷徨山泽,见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眅眆,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抒愤懑,曰《天问》〔4〕。辞句大率四言;以所图故事,今多失传,故往往难得其解:

&ldo;……雄虺九首,儵忽焉在?何所不死,长人何守?

靡蓱九衢,枲华安居?一蛇吞象,厥大何如?黑水玄趾,三危安在?延年不死,寿何所止?鲮鱼何所,鬿堆焉处?

羿焉彃日,乌焉解羽?……&rdo;

&ldo;……中央共牧后何怒?蜂蚁微命力协固?惊女采薇鹿何祜?北至回水萃何喜?兄有噬犬弟何欲,易之以百两卒无禄?……&rdo;

后盖又召还,尝欲联齐拒秦,不见用。怀王与秦婚,子兰〔5〕劝王入秦,屈原止之,不听,卒为秦所留。长子顷襄王立,子兰为令尹,亦谗屈原,王怒而迁之。原在湘沅之间九年,行吟泽畔,颜色憔悴,作《离骚》,终怀石自投汨罗以死,时盖顷襄王十四五年(前二八五或六)也。

《离骚》者,司马迁以为&ldo;离忧&rdo;,班固以为&ldo;遭忧&rdo;,王逸释以离别之愁思,扬雄则解为&ldo;牢骚&rdo;,故作《反离骚》,又作《畔牢愁》矣。〔6〕其辞述已之始生,以至壮大,迄于将终,虽怀内美,重以修能,正道直行,而罹谗贼,于是放言遐想,称古帝,怀神山,呼龙虬,思佚女,申纾其心,自明无罪,因以讽谏。其文几二千言,中有云:

&ldo;……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驷玉虬以乘鷖兮,汰埃风余上征。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时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从女尊回来以后  天降萌妻:男神宠不停  鲁迅与周作人  我夫君他权倾朝  家有正太  像星星一样的你  (网王同人)青春自助  重生之偏宠你一人    予你情深终老  相了又相了又相  馨有所许  九品捕快:深得朕心  她美得太撩人[快穿]  非典型校霸  戏精皇后的职业操守  难顾  绝代天下大小姐  走偏门  国运求生:我,蟒蛇,傻眼了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