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自此一言,就是晦气到了,果然信那呆子撺唆,但真的是这样简单么?口里念咒,还要赶走猴儿。唐僧后来见行者苦苦哀告,却也且饶你这一次。
妖精变作个老妇人,年满八旬,哭着走来。八戒见了,大惊道,师父,不好了!师兄打杀的,定是他女儿。这个定是他娘寻将来了。猪八戒是真想让悟空多受罪啊,第二次挑唆开始了。
行者道,“兄弟莫要胡说!那女子十八岁,这老妇有八十岁,怎么六十多岁还生产?断乎是个假的,等老孙去看来。”这是猴子说的最简单不过真理啊,这六十岁过了更年期却还能生育的妇女,在现代高医学科技的帮助下或许还行啊。唐朝还有明朝的时候,普通凡人那是做梦都梦不出来呀。
行者认得他是妖精便打,那怪又出化了元神跑了。唐僧一见把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和尚看来是真认为佛法无边啊,六十岁?八十岁老妪都能再生双胞胎的。
八戒是唯恐乱得还不够,继续挑唆。然而老孙一向秉教沙门,更无一毫嫉妒之意,贪恋之心,但没有阿谀奉迎之心。
妖精再度变成一个老公公,耳中鸣玉磬,眼里幌金星。唐僧在马上见了,心中欢喜道,“阿弥陀佛!西方真是福地!那公公路也走不上来,还念经哩。”果然,好个福地。老吴,老吴,你太坏了啊,全书经典中的经典。
那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才断绝了灵光,却是一堆粉骷髅在那里。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
中间插上一段,这个白骨夫人-尸魔到底是什么来路?为什么骨头上还刻着字“白骨夫人”,很明显老吴是在着意介绍这个妖精的来历,的确是个不知名的女子死后成为一堆骷髅。
这个女子生前是谁,是怎么死的?从书里来看,这个白虎岭荒无人烟,没有农家的,再往西走,就是黑松林(黄袍怪的地盘,更是没有人迹)。所以可以肯定其生前不是个普通本地妇女,过来上山旅游散心什么的时候,或者迷路回不去饿死了;或许是想不开自杀了。但决计不可能被猛兽给吃了的,否则怎么会有完整的骷髅存在呢?那么她骨头上的刻字又是如何来的哩?
疑云重重的,根据前后文来判断,这个妖怪的前世是和宝象国有牵扯的,但还决计不是被白虎岭和宝象国都城之间的碗子山波月洞主黄袍怪给弄死吃了的。因为甭管咋滴吧,这堆白骨在此地忽然变异且修行成妖会变人形,怎么也得需要二十年的时间吧,而奎目狼是在13年前才来到凡间的。
唯有一种可能性,这个可怜的女子是宝象国人,几十年前被弄死给埋葬在白虎岭的。还不是简单的杀人抛尸,否则尸骨未必能保存如此周全,山上肯定有些吃肉的动物吧。
最大的怀疑可能是,她是宝象国上一代国王的妃子,但是被随着死去的老国王一道给殉葬了。
现在先再不分析了,以后再说。反正这个白骨夫人不知道怎么就活了,新生了。但是大家感到奇怪不解了么,再加上后来的几个草木修炼成的妖精,到底有什么玄机呢?老吴想说什么吗?是的,老吴开始尖锐的提出道佛挑战了,非整他们个哑口无言不可啊。
还回来说书,唐僧闻说,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随复念起咒。
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谗言冷语,屡次逐我。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我去我去!去便去了,只是你手下无人。”对唐僧是怨,又抱有最后的期盼;对两个师弟的除妖手段和化斋讨饭是真不放心。
唐僧发怒道,“这泼猴越发无礼!看起来,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完了,唐僧这里是真过分了。这么一来,八戒、沙僧便彻底断了求情的念头。
那大圣一闻得说他两个是人,止不住伤情凄惨,对唐僧道声,“苦啊!到两界山,救我出来,投拜你为师。我曾穿古洞,入深林,擒魔捉怪;收八戒,得沙僧,吃尽千辛万苦。今日昧着惺惺使糊涂,只教我回去,这才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罢,罢,罢!”彻底将猴儿说得崩溃了,自己真的就是不当人子么?!老吴明显有感于朱元璋如何对待手下功臣尤其是刘伯温,颇有指责啊。
猴儿心灰意冷,但还没傻到家,让师傅写了一纸贬书,仍不忍唐僧堕了阿鼻地狱,莫要拿发誓当真。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这里描写的甚妙,不但写出了猴儿的良善情谊,也为后来用毫毛变作所谓六耳猕猴揍唐僧埋下了伏笔,照样做来,唐僧几个是想也别想能分辨分身还是本身的。现在多说无益,后来我们还要具体详细分析的。
沙僧一直没说话,现在更是说不出来,暂时的心身震动,虽然心里嫉恨猴儿,但也算没有落井下石,出于自保,也算是个好人。八戒此时亦无语,悔恨自己嘴上没有把门儿的。悟空对师傅师弟们只有不放心,并无实际的怨恨,是自己命苦罢了。
看原著,“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
这是什么意思,看来吴承恩对朱瞻基还是整体认可的。是在希望明宣宗不要和朱棣一样穷兵黩武、宗室相残,而更要注重发展国力民生。是在“劝导”其和朱元璋学习,采用明太祖的治国安邦之术。老朱对于周边国家,策略是凡奉大明为宗主者,一概平安相处。当然了,主要是明太祖认为这些国家不够富庶,成本大于收益,与其征伐不如安抚而已;朱棣则雄心浩然,致力于开疆扩土,陶醉于树立国家各种内外形象“工程”。代价就是将父亲和侄儿攒下的家底儿给挥霍殆尽,典型的例子就是1421年正月明太宗正式迁都北京,没过仨月,紫禁城大火将三大殿焚毁。朝廷没钱,重建工作只能搁置,还是到了1440年朱祁镇才给完成的(明英宗是个爱花钱的主儿,顺便修建了乾清宫;1459年又营建了西苑)。即使如此,朱棣还是继续派遣郑和下西洋(其实如果当时要是发展双边贸易的话,倒是个财政来源。可惜明太宗的做法基本上是只支出不收益,相反却有点儿促进了西洋、南洋各国的发展)。朱元璋和朱棣的出发点其实都没有错儿,问题是继承人是否具备你们的能力呢?还有个结论就是,关于明仁宗的郭贵妃殉葬之谜,看来和朱瞻基并没有关系,都是朱高炽的大老婆干的“好事”,是非要将“情敌”置于死地啊。当然了,如果朱高炽真的和郭贵妃那么频繁不爱惜身体,或许我们也能理解张氏一些,毕竟人家才是真正患难夫妻,郭贵妃在一定程度上算是“凶手”罢。朱瞻基在这个事情上,可以算是个不说话的“好人”。然而对待叔叔、婶婶和堂兄弟们,就是个“坏人”了。
很明显了,此时的孙悟空,既映射了朱元璋也顺便隐指朱祁镇。
继续看猴儿,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一头拭迸坡前草,两脚蹬翻地上藤。上天下地如轮转,跨海飞山第一能。顷刻之间不见影,霎时疾返旧途程。独自个凄凄惨惨,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忽闻得东洋大海水声聒耳,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此时此刻,不知多少人看到这里,亦是心酸。爱之爱竟为爱伤,情中情总被情迷。此处没有君释道儒阴阳纠缠,唯是贤愚善恶真心混成一团。
大圣何时归来???!!!
如果时光真能够倒流,凯撒宁愿希望大圣不要归来罢。那么此时的大圣为何流泪究竟为何?因为猴儿已经主要成了朱祁镇。
1449年九月朱祁镇被尊为太上皇,后来在西元1450年八月,朱祁镇终于又返回了大明。
明英宗眼望着出来迎接的一台小轿和那么可怜巴巴的几个人员(还没有也先给自己配备的蒙古扈从人数多哩),心里是又高兴又伤心。物是人非,黯然的进了南宫大内,被软禁了起来。当夜,宴会之后。朱祁镇躺在自己的小床上,肯定是泪流满面,就这么度过了难熬的6年多啊。
国无二主,结果朱见济在1453年离奇夭折、朱祁钰此后性格大变、1457年于谦等人被杀。何忍?朱祁钰最终惨死,但其竟没能还有个儿子存活下来。“正统”传承观念,不知道“杀死”了多少人?
吴承恩先生对明英宗的态度很奇怪,恐怕自己都难以说个清楚的。但是西游记第五十八回的回目就是“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这个“真”,是说的到底是朱祁镇还是朱祁钰?无论是两人中的哪个也好,作者都在表达出这兄弟俩的“真性”已经渐渐“寂灭”了。
猴儿是被白骨夫人连累被唐僧赶走的,大家很熟悉白骨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嘛。但是这个白骨精是怎么成精的?从四生六道的角度来说,那是难以解释的事情,这骷髅是没法成精的,因为它是个死物件儿,没有灵没有情,绝对不是众生之一。
但是这个白骨精还就真成精,还有情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越解释只会越糟,这骷髅原本应是是无情之物,也谈不上九窍八孔,那是无论如何也难以突变成妖的。
骷髅成精还稍微好说点,后来的几棵树妖更是如此,佛门和道教都很难合理解释这个事情的。因为这个草木明显更是无情之物,断不能是有情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至于摩尼珠亦是如此,是不可能被佛家让它生情突变成众生的。那个关于猴儿在凌霄宝殿前的描述,其实是大圣的法身佛斗战形象,跟个发着金光的高速旋转圆球儿差不多。
这个白骨尸魔是谁?最大的怀疑人物是明仁宗朱高炽的郭贵妃。在1425年明仁宗驾崩,殉葬共计5人,就有郭氏在内的。相当可疑的是她给皇帝生了三个儿子啊,于情于理都不应该殉葬的。
关于郭氏的记载很少,我们并不能详细考证此中隐情。只能怀疑两点,首先郭氏是最受朱高炽宠爱的,被皇后所忌恨;还有就是朱高炽疑似和郭氏那啥太过频繁,让人怀疑皇帝的死因和此有关。
郭氏乃明朝开国功臣郭英的孙女郭端肃,因其深得朱高炽喜爱,进封贵妃,生有三子一女(郭氏好像还有个妹妹,嫁给了朱高煦)。明仁宗显然十分喜爱郭氏,在永乐二十二年十月,册妃张氏为皇后,郭氏为贵妃,说明郭氏地位仅次于皇后张氏。同月,提拔郭英的儿子郭钫为旗手卫指挥使;提拔郭墱为勋卫通政使;将郭坛封为左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兼(嗣)武定侯(武定候郭英在靖难之役中曾经和朱棣作对,因此被朱棣给罢官归家。1403年郭英有可能被明太宗赐死,虽然被追封为营国公,但是朱棣没有让郭家后人袭爵。这里面肯定有内幕,待会再做分析)。现在朱高炽将郭铭追封为武定候,并让其子郭坛给继承了武定侯爵位,封徐氏为武定候夫人,明显是讨好郭贵妃了)。但是说明在朱高炽的心目中,郭贵妃的地位很高甚至超过了皇后。
那么张皇后嫉恨郭贵妃就在意料之中了,而且诸多的大臣对此也都很不满,明仁宗太偏心了。很可能就是因此,1425年五月,朱高炽驾崩,张皇后一看时机到了,便下令郭贵妃被殉葬。
朱瞻基为了缓和矛盾,于是便对郭家人格外开恩。在宣德二年四月,将郭玹(就是郭坛,估计是在1425年的时候,郭家土字辈的后人全部改名增加一横,变为王字辈)任命署宗人府事;宣德五年二月,还宽恕了郭玹的罪过。这个郭玹让手下人霸占沧州南皮县民十七家的土地,给自己修建庄园。天津右卫指挥吕昇为了谄媚郭玹,将官军屯田一千九十余亩送给了其。明宣宗只是令郭玹改过,将吕昇和郭玹的手下人给逮捕归案。
这个郭玹后来在正统九年,被朱祁镇加封为镇守宣府佩镇朔将军印,正统十二年去世。
白骨精所变的老头儿和老妪,说的到底是何人?说来话长,这要从郭英开始说起。郭英是开国功勋,朱元璋封武定候,朱棣追封其为营国公。郭英的长子郭镇,是驸马都尉,娶了朱元璋的女儿永嘉公主,生子郭兰、郭蕙、郭荃。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锋芒毕露:草包三公主 落花侠录 师父,徒儿知错了 诛仙2 秦汉血歌 武动中原 全真赵志敬 张二驴的诡异人生 倾绝天下:修罗女皇 北方明珠公交物语 我是超能力者 深渊抵抗 异界吐槽记 电脑奇人传 空间灵泉之香飘万里 王爷别嚣张:绝品王妃玩转古代 霸汉蛮侠 小石头当铺 仙侠世界 文娱终结者